【网络中国节 清明】祭扫倡新风,清明亦文明
作者:吕涯
又是一年清明时,风淡雨轻思故人。为推进移风易俗,加强疫情防控,大力倡导文明、绿色、安全的祭扫新风,全国各地出台多重便民举措:北京市八宝山人民公墓针对不能到现场进行祭扫的家属,通过网络和电话预约代祭服务,公墓提供免费擦拭墓碑、敬献鲜花等基本代客祭扫服务;“广州民政”微信公众号上线“广州市清明祭扫预约平台”,市民可通过该平台预约现场祭扫;江西宜春市采取分时错峰、预约限流等举措进行限制性祭扫,严控入园祭扫人数,降低疫情防控风险……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祭扫亦是追思与缅怀祖先的规定动作。在时代发展的当今,我们从中管窥到孝与礼的全新体现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里,始终有“天人合一”的朴素情怀,它落脚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之中。发轫于农耕时代的清明节,自古就有着“人间气清景明,世间万物皆显”的生动语境。从历史长河打捞沉淀而出,清明既有敬畏自然的深厚寓意,更有传承文化的重要基因,只不过后人往往有些舍本逐末:焚烧纸钱、放鞭炮、燃香烧腊等老习俗曾是清明祭扫的经典场景,烟熏火燎让“人间四月天”多少有些黯然失色。好在“清洁明净”始终是众之所望,在文明的集体倡导下,更多人通过无烟祭扫等方式,承接起对先人的思念之情。“丧,与其奢也,宁俭。”在老祖宗的智慧引领下,现代人终究找到了返璞归真之路。
如果说无烟祭扫是势之必然,那么网络祭扫等新兴方式的出现,更显出文明的大势所趋。当前,新一轮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做好防控工作依然是坚持不变的举措。疫情防控无小事,事事处处见文明。清明祭扫势必带来一波人口的流动,采取网络祭扫的文明祭祀方式,为更多人保留了一份疫情防控的安全距离。对于先人的缅怀,理应是重于心胜于形,而生者的平安健康才是对逝者的最好告慰。网络祭扫固然有“虽不能至”的缺憾,但也能够支撑起人们对于先人情感上某种拾遗补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维度下,各地在网络祭扫的倡议中,就有着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最大公约数。
是扫墓添坟、一抔黄土,也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清明祭扫充满着中国人所熟悉的满满仪式感,在唤醒亲情记忆和凝聚家族同心等方面,也有着其他传统节日所不可替代的功用。正是看到这个大前提,所以网络祭扫是一种文明的提倡,而非一刀切的举措,关键在于各地视属地疫情形势发展动态调整。辩证地看,对于清明祭扫的文明倡导,这背后亦是现代化社会管理的范畴——无论是移风易俗,还是疫情防控,亦或是数据管理,种种落脚都彰显出了温度与力度。社会的前行是变动不居的,传统节日也是这番深刻的背景。这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赓续力,在清明节中也有了实实在在的落脚。
祭扫倡新风,清明亦文明。《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的链条之上,总能输出着从家到国的情怀升华。清明不仅是祭奠祖先的传统节日,也是缅怀先烈的重要节点。在身心肃穆的日子里,我们更需要感怀与感恩今天安宁的来之不易,也要擦亮无数逝去先烈的名字,这其中自当就包括战“疫”英雄。一份文明祭扫的践行,一种对生命安全的守护,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致敬。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长存,常常是溯源于“言”与“行”的点点滴滴。在文明祭扫中,一起共抒你我他的家国情怀。(吕涯)
从省政府新闻办5月31日召开的2021年河北省生态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
2021年,我省大气约束性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11个设区市PM2 5浓度首次迈进30+,空气质量改善...
5月30日,记者从秦皇岛市召开的秦皇岛市投资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秦皇岛市陆续制定出...
在快递之乡桐庐,一条稳定可靠的扩中路径正在形成。快递产业,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近年来,通...
近日,广西印发食品安全十四五规划任务分解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十四五期间广西食品安全高质量发展。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