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穗子80%以上都黄了,可以收种了。”申广勒拿着一个小小的种子袋走进田里,小心地摘下几粒放进去。
申广勒是安徽一家种业公司的高级农艺师。三月的三亚,中午气温已是30度,申广勒头顶烈日走在三亚南繁基地的田埂上,边走边察看每块田里的水稻长势情况。
这里的稻田与普通稻田不同,一块田被分成了很多小方格,每个小方格里的水稻长势也都不一样,有的正在开花,有的稻穗已经变黄,有的叶子绿一些,有的淡一些。“每个小方格里是不同的水稻育种材料,上面都挂有标记牌。”申广勒解释。
今年40岁的申广勒2008年从安徽农业大学水稻育种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就一头扎进了三亚南繁基地,成了千千万万候鸟式育种人之一。“我每年11月初来三亚,要到第二年4月底收完种子才能回合肥。”
海南的三亚、陵水、乐东一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光热条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每年的秋冬时节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到此开展科研育种。眼下,至少有上万名科技人员正在海南从事南繁工作。
每年都来南繁基地做啥?申广勒说,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从合肥带来的育种材料完成加代配组,看哪些材料组配在一起能够获得更好的杂种优势,收好急需加繁的亲本种子后由公司送到江苏、湖南、福建等地制种,再推广到广大农民手里。
“‘加代’是什么?”面对记者的疑问,申广勒解释:育种的“加代”,即在育种过程中,增加种子繁衍的世代。简单来说,就是一年之中,让种子多繁衍一代。因为不管是传统的杂交育种,还是现在利用生物技术进行育种,都需要多代的繁殖、选育,才能最终育成一个新的品种。
申广勒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在基地里一共种了一万一千份材料。春节期间,他和同事坚守基地,这也是他在海南过的第八个春节。
走着走着,申广勒来到一块已经抽穗的稻田里,拿起小剪刀开始整穗套袋。“今年气温高,很多地都快收种了,只有10%的地还在抽穗可以做杂交。”只见申广勒拿起一个穗子,娴熟地剪开一粒粒稻壳,挑出细小的花药,然后套上纸袋。在小小的稻粒上“做手术”,整个过程堪比绣花。
不远处,头戴草帽、背着挎包、正认真在本子上做记录的,是申广勒的同事乔木。记者凑上去一看,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用铅笔记录着编号、组合名称等,还用红笔做着不同的记号。
“这些画圈的是检测没通过的,画钩的是通过了的。”乔木指着本子上的记号对记者说,基地的苗到期会剪下叶子,用快递送到公司位于合肥的检测室里做分子检测,检测抗稻瘟病基因、抗白叶枯病基因等,他需要详细登记好检测结果。
水稻大面积收种期即将到来,申广勒仍然忙得一刻不停。“得把剩下的田做完杂交,籼稻一般是中午11点半到12点开花,粳稻是12点半到13点开花,温度高可能提前,温度低可能推迟,授粉必须要在这个时候进行。杂交做完,下午就要到别的田去收种。”
给水稻做杂交,这可是一天当中太阳最毒的时段!苦吗?申广勒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前两年他回安徽淮南老家,无意间看到整个村子都在种他们公司选育出来的种子,村民还一个劲儿地说“这稻好,产量高,饭好吃”。听着老乡们的夸赞,他心里可美了。
“今年一定会选育出更好的品种。”申广勒信心满满。(光明日报记者 王晓樱)
从省政府新闻办5月31日召开的2021年河北省生态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
2021年,我省大气约束性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11个设区市PM2 5浓度首次迈进30+,空气质量改善...
5月30日,记者从秦皇岛市召开的秦皇岛市投资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秦皇岛市陆续制定出...
在快递之乡桐庐,一条稳定可靠的扩中路径正在形成。快递产业,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近年来,通...
近日,广西印发食品安全十四五规划任务分解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十四五期间广西食品安全高质量发展。聚焦...